- · 《医师在线》收稿方向[05/29]
- · 《医师在线》投稿方式[05/29]
- · 《医师在线》征稿要求[05/29]
- · 《医师在线》刊物宗旨[05/29]
医师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及其心理弹性对工作投入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近些年来对于医患关系的研究常被看作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但与此同时有大量关于医患关系的研究将其看成是一种人际关系。医患关系在
近些年来对于医患关系的研究常被看作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但与此同时有大量关于医患关系的研究将其看成是一种人际关系。医患关系在医疗过程中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于技术性原因引起的关系,二是由于非技术原因引起的关系。技术性原因主要是指在整个医疗过程当中由于从事医疗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及能力有限所导致的一种关系;非技术原因主要指的是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心理、沟通等方面的关系,往往这种关系对医疗效果起着无形的作用[1]。
一、医患关系
(一)医患关系的概念。西方学者早在20世纪就开始了对医患关系的研究,但是至今为止医患关系的含义依旧无法达成一致。Balint[2]认为医患关系的定义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认为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除了必要的诊疗药物外医生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以影响医患关系。二是认为医患关系是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而不是单一进行诊治,同时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
(二)医患关系的国内外研究。随着国内学者对医患关系研究的扩展和深入,也开始逐步形成了一些看法和观点。王吉善[3]将对于医患关系划分为了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可以被理解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即,医生和患者之间必然会存在的某种特定的诊疗关系以及患者和从事医疗行业的各类人员之间的一种复合的关联。国外学者认为医患关系不仅可以单纯地反映患者、医师和医院之间三者关系,更可以体现出患者同当下医疗体制,甚至整个社会环境下的一种关系[4]。
二、心理弹性
(一)心理弹性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于心理弹性的定义也是各不相同,国外学者Brooks and Goldstein把心理弹性定义为有效和积极地应付过去或现在的逆境的一种能力[5],也就是说心理弹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更多的是去体现一种适应性,当应激情景出现时的一种情景匹配。
(二)心理弹性的国内外研究。近些年对心理弹性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虽然它的研究历史相对较短,但是它在学科间的联系研究却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学家最初将“弹性(resilience)”引入心理学研究,把它简单定义为一种经历逆境/压力后依旧可以保持良好状态的现象或是结果[6]。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外学者将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研究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他们分别将心理弹性看成是一种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个体心理的发展来研究心理弹性及对现有的心理弹性进行干预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倾向于将心理弹性视为以个体为研究对象的特质型、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因素型以及个体身心受到伤害时的自我恢复的过程型。
三、工作投入
(一)工作投入的含义。“工作投入”这一概念最早于1990年提出,国外学者Kahn认为工作投入是组织中的个体通过自我控制,力争使自我与工作角色相一致,最终使个体与工作融为一体[3]。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Schaufeli又重新定义了工作投入的概念,并将其分为三个维度进行量化研究,即:活力、奉献和专注[7]。
(二)工作投入的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的追溯发现,工作投入可以大概分为2理论模型,它们分别是由Kahn提出的工作投入模型,主要突出了个体与其固有角色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被定义为契约关系;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是在2001年由Demerouti正式提出的,该模型主要是用于解析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工作资源不足但工作要求却较高时就会容易出现倦怠感。
四、医患关系、心理弹性及工作投入三者间的关系研究
(一)医患关系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国外学者Schaufeli于2000年研究证实医生的工作倦怠感并不是由于患者自身的要求过多导致的,而是因为医师认知到的不对等的医患关系引起的。可见,医患关系对于医师等医务人员的工作投入和工作行为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医患关系对心理弹性的影响。桑标(2011)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心理弹性水平较高的个体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应对逆境与压力,并且很少会产生抵触、惧怕等情绪。当医生长期处于紧张的医患关系中可能会导致医务人员心理或生理上的疾病以及职业倦怠等。严重情况下,还会对个体的精神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三)心理弹性对工作投入的影响。Fredrickson认为积极情绪能够扩展个体瞬间的思维与行动序列,同时还能帮助个体发展和建设个人资源,而个人资源的增强又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挑战,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满意度。Cohn等研究发现积极情绪能够增强个体心理弹性,促进个体在压力中的恢复,减轻职业倦怠程度。即:积极情绪能使个体保持较好的心理弹性,从而间接使个体保持较高的工作投入水平。
文章来源:《医师在线》 网址: http://www.yszxzz.cn/qikandaodu/2020/1106/905.html
上一篇:康复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方法探
下一篇:新科技带来创意无限